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搭配技巧

他为贫困的老奶奶办了双廊白族农民画社,本来只会干农活的老奶奶们被他培养成了办画展的艺术家屋顶秧田工装

作者: 时间:2018-05-13 17:40:19 阅读:
他为贫困的老奶奶办了双廊白族农民画社,本来只会干农活的老奶奶们被他培养成了办画展的艺术家 1个人离开故乡,在另外一片土地上居留,他与这片土地产生的羁绊与情感,也许可以称之为“原乡”。故乡是乡愁,充满了离别。而原乡有气力和光芒,是精神家园,有归宿感。双廊,就是沈见华的原乡。NO.12008年,为夫人秋秋的身体健康着想,沈见华带着妻女离开上海,到农村生活。在考察了诸多地方以后,决定留在双廊。临海的半亩地上,建起了1座小院,取名「白居」,女儿莺莺手写院名,并在木门边刻了1只蜗牛。双廊白居从都市到乡村,生活慢了,沈见华每天都在博客、朋友圈更新1家人的生活平常。夜幕下的双廊,下雨时的苍山。秋秋生病,邻居用拖车送去医院。莺莺来到洱海边,进了双廊小学。秋秋去码头买新鲜的鱼、用当地的麦面做披萨。春




1个人离开故乡,在另外一片土地上居留,

他与这片土地产生的羁绊与情感,

也许可以称之为“原乡”。

故乡是乡愁,充满了离别。

而原乡有气力和光芒,

是精神家园,有归宿感。

双廊,就是沈见华的原乡。



NO.1


2008年,为夫人秋秋的身体健康着想,

沈见华带着妻女离开上海,到农村生活。

在考察了诸多地方以后,决定留在双廊。

临海的半亩地上,建起了1座小院,

取名「白居」,女儿莺莺手写院名,

并在木门边刻了1只蜗牛。


双廊白居


从都市到乡村,生活慢了,

沈见华每天都在博客、朋友圈

更新1家人的生活平常。

夜幕下的双廊,下雨时的苍山。

秋秋生病,邻居用拖车送去医院。

莺莺来到洱海边,进了双廊小学。

秋秋去码头买新鲜的鱼、

用当地的麦面做披萨。

春节,1家人备上糖果,挨家挨户拜年。

中秋,秋秋和莺莺做好月饼,

划船送到各家……

渐渐地,附近村民都知道,

这座房子里有好吃的点心和好喝的咖啡。


沈见华(左1)跟当地的朋友在家里小聚


晚餐后,和家人1起在家门口的森林里漫步


朋友刘晓丹这样评价沈见华的生活:“我觉得他的生活只有两段,1段是离开上海之前的生活,1段是来到双廊以后的生活,所以双廊是很重要的节点。”



NO.2


沈见华在双廊参加村民的葬礼,

看到逝者的照片模糊不清,

想给老人留下1张像样的照片。

回到家,就在临街的铁皮牌上写

“免费为双廊村民拍摄全家福”,

特地在院子的遮阳架上挂了背景布,

每次拍完还要冲印出来搭配相框杭州服装定做公司
装好。

也由于这12个字,定龙与沈见华结下了缘。


摄影、画画,沈见华让定龙学会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技能,开启了1个少年不1样的人生。


1990年诞生的定龙,本来在1所中专读书,

退学回了家,学造房子又不高兴。

爷爷赵伯心疼孙子,

来白居想让定龙拜师学摄影。

沈见华很高兴,立即应允:“好呀!让他来。”


当天下午,白居后门就响起了鞭炮声。

定龙的父亲托着摆放了烟酒茶糖的木盘,

母亲抱着1只雄鸡,定龙跟在爷爷身后济南西服定制厂家

1家人认认真真送上拜师礼,

眼看定龙要下跪,沈见华赶快张罗大家入座。

“白族人拜师是很认真的,

仪式结束后还要请客吃饭,

除师徒两家人,

村里的长者也在现场做见证。”

庄重的仪式后,

定龙成了沈见华来大理收的第1个徒弟。


定龙为文丽妈(王淑和)拍的照片。她曾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前后接生过2 946个小孩!2012年3月参加农民画社,开始新的尝试。


平日,定龙就在白居待着,沈见华教他看画册、摄影集。上手的第1台机器是松下LX3,定龙自己看说明,尝试不同光线下的白平衡,考验自学的能力。大理灿烂的阳光、丰富的色采加上沈见华的口传心授,定龙工作服网店名
学得很快。


从11月拜师到次年2月,

沈见华就在双廊的魁星阁

为定龙办了第1次摄影展。

“有成绩感就能够翻山越岭。

成绩感是必须的,否则老在学就没兴趣了。”

展上卖了4幅作品,其中两幅以每幅1 500元的价格被收藏。

而为老乡拍照这件事,

沈见华也让定龙来操刀和延续了。



NO.3


沈见华到双廊的第2年,

有位79岁的老妇人希望他能帮忙给政府说情,继续申请低保。

沈见华了解情况后,建议教她画画再帮她卖,挣的钱比低保多。



“这是我能帮你的。”沈见华说,

结果她成了第1位随着沈见华学画画的奶奶。

人们都叫她老外婆,今年已84岁。

老外婆初来时,有次画着画着就对定龙说:

“唉,师父是骗我们的。

你看,我画甚么,师父都说好。”

真是把人给逗乐。


《鱼调》小翠妈(李天顺) 2015年12月完成


小翠妈(李天顺)52岁,要出海打渔还要操持家务。她的画作以表现海印的渔家、农家生活为主,风格独特。代表作:《白族家》《海印》


有了老外婆,张军妈、小双娘、光旗奶奶……

也都随着来了,

光是听名字,就会被感动。

沈见华干脆成立了双廊白族农民画社,

让定龙当社长,也让他学画。


《火山锦鸡》 张军妈妈(张培秀) 2015年7月完成


张军妈妈(张培秀)65岁,从未取得识文断字受教育的机会。2011年9月参加画社,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绘画技法,创作的作品全部以表现伙山农家生活和田园风光为主题,广受好评。代表作:《伙山村》系列。


她们手里的画,色采纯度非常高,

这与她们平常生活的感受相干,

心底无染全然显现在画布上。

所以,沈见华不像在上海教学生1样教她们。

他让秋秋在网上订购了99种油画颜料,

各种色彩1组,从冷色到暖色,深深浅浅。

又请木匠做了梯子,把颜料1溜溜地排列起来,随她们取用。

沈见华就在1旁视察她们下意识的配色。


《高原兰花》 光旗奶奶(杨光旗)2015年5月完成


光旗奶奶(杨光旗)73岁,她1世都在操劳家务和养牛,仅能写自己的名字。2012年3月加入画社,学习绘画的方式10分奇特,用剪纸来揣摩动物造型,别具1格。代表作:《奶牛》。


太复杂的造型,就教老奶奶们日影取形。

画格桑花,小双娘拿了1朵花在太阳底下看,

不只有花,还有剪影,也就容易掌控造型。

马、牛、羊1刻不停,

老奶奶们说“太复杂,画不来”。

沈见华又让秋秋从网上买回快干雕塑泥,

1边对着马、牛、羊视察,1边用手捏,

从3维回到2维平面就容易画了。


《佛》老外婆(王秉秀) 2015年完成


老外婆(王秉秀)85岁,老共产党员。早年间曾作为儿童团员为游击队递送情报,建国后接生了几代双廊的新生儿,操劳1生。。她是加入画社的第1位成员,以后的加入者也多受她的带动和号令。代表作:《鸡足山》《百鸟朝凤》《4季花》《老古董》


老奶奶们习惯活在过去,

沈见华就教她们自然倾诉。

“不同于上课,大家住在画室生活在1起,

而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教育。”

随着慕名而来的人愈来愈多,

画社的名望也愈来愈大,

就连游客都会到画社参观。

沈见华决定重新找1处安静的地方,

让老奶奶们继续创作。


《火山白居》 小双娘(赵新莲) 2015年完成


小双娘(赵新莲)小双娘(赵新莲)54岁,有1对双胞胎女儿和1个儿子。2011年8月开始学画,落笔便出手非凡,善于表现大场面,全景式地展现洱海周边的农村生活,是画社中画作最多质量最高的绘画者之1。代表作:《两家办事》《大理3塔》《玉米》



新画室在半山腰,两层的简朴民居,

由建行工作服
沈见华亲手设计,两间房用作画室,

另有4间供老奶奶们山上画画时居住。

定龙负责定期接送老奶奶们上山画画。

在他的努力下,双廊白族农民画社在当地举行了屡次展览。


《两棵松树》李自旺 2015年完成

€€


2013年,双廊白族农民画社在杭州举行展览,杨丽萍到场支持


在秋秋的联系下,老奶奶们也走出大理,

在北京、杭州、成都、上海分别举行过展览。

许多作品被有心人买走,

老外婆的作品最高卖到了15000元。

“过去,我们多困难啊。

现在多亏沈老师资助我们画画,

生活愈来愈好。”

作为社长,定龙想得更远,他联系了工厂,

用手工套色的方式把老奶奶的画印在丝巾上。

找来砧板让老奶奶们直接在上面手绘,

做成工艺品。



有两种生活特别容易感动人,

1种是艺术家的生活,

1种是像艺术家1样生活。

早起还在农耕捕渔,下午就拿笔安心作画。

老奶奶们的生活常态和愿景产生了改变,

艺术成了她们

起居生活、忙碌奔走中的1部份。


沈见华不但在教授老奶奶们的绘画上

坚持“不教而教”,

对莺莺的教育也是引导,用家风影响孩子。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只要生活在1起就有极大的影响了。”


今年,沈见华和秋秋得了小儿子度度。莺莺手绘了这幅图,留给度度长大后看。


“中国人文价值的培养是必须的。”所以莺莺小时候每天都要背4书5经、佛经、道德经等。秋秋善于烹饪,莺莺在很小的时候就随着妈妈学习,现在已能独立制作多种中西式糕点。


沈见华说搬来大理8年,

莺莺学会了和自己相处。

城市对莺莺是另外一种真的生活,

两处不存在好与坏,

但会影响出不同的气质和精神。


NO.4


对沈见华而言,

上海那座城市的味道也很迷人。

“但如果1直在上海,

不大可能创作出《羊屎心经》这样的作品。”


冬季工作服发放

他常常在傍晚时,和莺莺去山间小路漫步,有时能遇到羊倌放羊。

山里天气多变,瞬时雨又瞬间晴。

羊蹄在雨后山道的泥泞里留下脚印,

也在1道道泥痕上拉下羊屎,

沈见华觉得这样的细节很成心思,

动了创作的心思,

想用盲文表达《心经》部份内容。


《羊屎心经》,沈见华于2015 年在双廊创作。“这件作品很感动我,情势很有趣,思惟模式也不1样。心经本是正统、优雅的题材,他却用反叛性的思惟来处理和表达。”好友佘文涛看了作品后,感叹:“物资性还非常强,因地取材。”


所有材料全是就地取材,

有朋友开餐馆,帮他买来1只羊4个蹄。

他将纤维泥填满82×82×6厘米大小的空间,

印上1只只羊蹄的形状,

作品里的“羊屎”依照1∶1的大小,

用泥巴全手工捏制。

用1个个黑色的羊屎状小球

“谱写”了1段《心经》的咒语部份。


沈见华对2女儿莺莺的教育是引导式的,并积极鼓励发展兴趣爱好。所以,莺莺去了景德镇学习陶瓷技艺,在哪里完成了雕塑创作《12 只猫》。每只都活灵活现,是莺莺多年视察猫的结果。


沈见华特别不喜欢解释自己的作品,

由于1旦有表达,

就是文学语言而不是作品本身。

曾,有件名为《色即是空》的作品,

挂在家里墙上4年。

榆林做工作服

渔民邻居来来常常,看来看去。

直到有1天,他对沈见华说:

“现在,我明白它的意思了。”

沈见华很高兴:“你看,他说的

不是你想表达的意思,而是它的意思。”

这4年,它没白白挂在墙上,

完全做成了自己,

也完成了艺术家创作的最高境地

€€€€ 如其所是。



生活在这里慢了,

但人与人的羁绊却愈来愈深。

这也许就是沈见华、莺莺、

定龙还有画社的老奶奶们,

创作灵感和生活乐趣

源源不断的源泉……


€€点击“浏览原文” 不错过每期《中华手工》